星期三, 9月 24, 2008

Panasonic 原廠 SDHC 轉 CF 介面卡

最近入手了 Panasonic的原廠 SDHC 轉 CF 介面卡,台灣也買的到類似的產品,不過之前用的PANASONIC SD轉PCMCIA的效能實在很棒,質感也很佳,所以還是想辦法弄了回來。

包裝其實跟之前的都差不多,就是一個透明殼後面一張紙板,外加一張說明書,不過東西的質感是相當不錯的。

背面也沒有特別的地方,就是很樸素的外觀,以前金光閃閃的感覺比較棒。

SDHC卡插入的地方可以微微看到一些電路板,厚度方面是typeII,比一般的cf記憶卡厚一些。

三階段的插卡,這張microsd是之前網路上買的到的高速版,不過轉接後測出來的結果不是挺理想的。

這次測試不是用讀卡機,而是用CF轉SATA的玄人志向轉卡,以sata轉usb進電腦(這個轉的可多次了.....)

PANASONIC也是用一樣的方式測量,對照組就是SANDISK 的Extreme IV最高速的CF卡,應該也算是越級挑戰。

Panasonic的效能就是.....不甚理想,比直接讀micro sd要差一些,可能要改個測量方式看看。

同個測法的Extreme IV效能看起來就相當不錯。

最後的結論就是,與PCMCIA卡時代比起來,SDHC轉CF似乎並沒有當時Cardbus給人效能的震撼,只能說這是一張不錯的卡。

星期日, 9月 21, 2008

SSD Raid 著裝!

最近SSD的價位似乎有下跌的趨勢,不過SLC的價錢還是居高不下,更不用說32GB以上的高容量版本,昨天翻了一下桌子旁邊的黑洞(就是桌子亂到東西丟進去不知道會從哪邊跳出來的一堆東西),把先前的兩個2.5" HDD轉 3.5"HDD的RAID外接盒拿出來,外加現在很便宜的創建32GB MLC SSD組合起來,變成一個64GB RAID 0的 3.5" SSD。 這東西說來簡單,不過還是有實際的限制。

他的介面是SATA,同時根據實際驗證的結果,將兩個7K100丟進去,也沒有多好的效果,速度應該是卡在內部的晶片上。

這兩個創建MLC的SSD用起來並不好用,因為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如果用來當作主要的作業系統硬碟,可能會讓你有回到WIN3.1時代的感覺,硬碟像燈塔一樣,時時提醒你電腦還活著的訊息。即便是當成資料碟,我覺得還是顯得太過於慢,且在多個檔案同時寫入時候,整個碟就像冰住了一樣,一兩個小時都沒什麼反應。

那麼,兩個臭皮匠可以勝過一個諸葛亮!?裝進去之後,沉甸甸的還是滿有質感的,兩顆平行的MLC SSD提升效能嗎?這一點還真是讓人好奇,不過其實,潔我跟我猜的差不多,改進不大,甚至於還不到創建16GB SLC版本的效能,同時在多檔寫入的時候,還是沒有讓人滿意的效能。

最後我就沒有測試RAID 1的模式了,因為前面的測試都得到不甚滿意的結論,我想後面就先放棄了。以現階段來說,繞來繞去,不如直接買個專用的SLC SSD可能會比較有滿意的表現。

金城湖半日遊

昨天趁著假日想說出去走走,在吃完午餐之後,就前往南寮方向,原本是要去漁港,但是可能那邊人很多,所以就決定前往之前去騎過腳踏車的金城湖週邊走走。

跟上次來的時候沒有差很多,兩側的風景也幾乎沒有改變,不過大概因為之前有颱風剛剛過來,所以整個環境顯得有些髒亂,不過就算沒有颱風,我想也差不了多少。

到了時候大該是兩點多,人還沒有很多,不過走的時候已經是將近五點,因為太陽光變得比較弱,路上的人就變的更多了,大多數的人都是騎著腳踏車(因為這是腳踏車道),不過也還是有人跟我一樣,是用兩隻腳走路的。

折返點的位置是垃圾處理場,雖然還是可以繼續走到漁港那邊,不過因為車子停在金城湖,如果繼續走下去可能就回不來了。

今天沒有把strida載過來,所以多花了不少的時間走路,其實如果其單車的話,我想應該會更有趣的。









星期二, 9月 02, 2008

新版 SATA CENTRUY 3 CF 轉 SATA 卡

之前入手了一張3 CF轉 ide的卡,3CF TO IDE不過現在大多數的nb都是SATA,所以有想辦法弄了新版的轉卡,支援SATA介面,同時有更好的新功能,RAID 5 ,這也是之前大家所害怕的萬一有一張損毀的話是不是資料都全毀,raid 5 提供了一個平衡點,要是6張sd的那個轉卡也支援raid 5 的話,我相信大家的接受度會更高。
新版的SATA部份,跟之前的ide子版的部份相較,比較長也比較大片,不過整張板子大致上是相同的。

這次也一樣,插上了三張sandisk extreme iv高速cf作測試,所以應該不會是cf限制了速度,但是測試的結果一樣不是很理想。

新版的多了一個按鈕,用來進行建立raid 5 用的,按著按鈕插上電,聽到逼逼逼的聲音,就會開始build raid。

跟前一代的相比,其實舊版的只有空焊,可能當時還沒開發完成,所以沒有辦法支援raid 5 的功能。

這邊可以看到新的介面子版大小差很多。

大家最關心就是效能,只能說.....資料安全真的是有代價的。

SONY 電子書, prs - 505

繼上次的iLiad電子書之後,最近有拿到另外一本sony電子書 prs-505,雖然iRex的產品用起來感覺功能很齊全,不過在大小跟攜帶上面總是覺得有一點不方便,所以又找了這一本sony的電子書,看看跟之前第一代的有什麼不同。
其實sony的設計感真的很棒,隨機附得皮質保護套就很棒了,還有加上磁鐵的吸力,不會開開的,打開之後拿著也很有pocket book的味道,跟iLiad的感覺不大一樣。

機器的下緣有usb(充電跟傳輸用),電源輸入孔(出貨的時候沒有附充電器,要使用usb充電),耳機輸出口(真的可以當隨身聽,電力還很持久),跟音量調整鈕。另外,因為磁鐵吸力的關係,皮套不會自己開掉。

背面的感覺也很簡潔,只有一個reset鈕。

這是下緣的另一個角度,有腕帶孔可以使用,不過我覺得裝上腕帶會有點奇怪。

上方有電源鈕,SD、跟ms duo,提供了兩種記憶卡,不過跟iliad比起來,這次的sd比mmc好一點,但是也沒好多少,只支援到2GB的sd,不支援sdhc,所以還是沒辦法使用高容量的sd卡,不過ms duo似乎沒有那麼多限制(我也沒有高容量的ms duo)。

在右側有一排數字鍵,直接對應螢幕上的選單,同時也是當成翻頁碼的功能,加上兩個前後翻頁鍵,手感上來說,握著的時候剛好可以翻頁,位子剛剛好。

sony的高質感logo也是很不錯,機器的本體是金屬製的,質感真的沒話說,跟iLiad的塑膠質感相較,有點xx比雞腿,但是功能上來說就插 的有點遠了。

下方的兩個圓圈鈕也很簡潔,左邊的是放大鏡,不過只支援一些格式,很不幸的pdf不支援,只能拿來作fit方式不同的切換。圓圈的左右跟右側一樣是翻頁鍵,位置也很順手,剛好是右側跟下側兩個握住位置的著力點。接著是一個bookmark書籤鍵,可以標定頁面,之後快速跳轉。
右邊圓圈是上下左右,選單之用,在pdf內部有hyperlink的時候可以選擇跳轉,中間的是確定鍵,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五向鍵。最右側下方的就是menu選單跟回道上一層鍵,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電子輸的閱讀感當然是沒有話說,但是因為sony的電子紙比較小,所以跟iLiad比起來,單頁可以看到的解析度就小了不少,加上pdf沒有辦法自由放大比例,其實有一點不方便。

兩種不同的電子書產品其實都有各自的優點,不過論真要選那一本我還真的有點為難,sony的質感佳、速度快;iLiad功能強,閱讀方便,還可以作筆記,可能要再過一陣子才能知道我到底適合那一本。

VAIO TZ 與 ASUS eeePC 1000H 電源供應器插頭

之前用vaio tz的時候一直覺得那個變壓器頭可以少一條線的設計很不賴,可以讓包包裡面的電源線比較好整理,用過thinkpad的人都應該有過那個一邊粗大電線然後要找美日規兩孔線的經驗,這個設計在其他的日規電腦也有看到,甚至apple的也算是這種類型的,但是台灣的筆記型電腦似乎都不大常看到。

這次把手上的 asus eeepc 1000H的電源頭換成vaio tz的,想不到還滿合得,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因為ASUS的因為不是專用設計,在外圍沒有一圈固定機構,所以本質上是比較鬆的,要小心那個頭會掉下來,不過因為深度還算好,所以只要不常常拔插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另一個就是在連接電腦的這邊,eeepc的採用直出,sony的是轉90度出線,收納上面sony的較好一點,也比較不需要擔心線內部會斷掉。

節能減炭太陽能車用藍牙免持

最近因為岳父換了新的手機,原先toyota汽車上面的免持就不能繼續使用了,所以就幫忙買了下面這個新產品,不過因為也還沒有正式上路測試,所以實際的使用時間尚不明確,等有機會再來看看使用上得數據。
包裝正面其實還好,沒有太特殊的部份,鏤空的部份就是免持的正面。

背面的部份也是一樣,大概的描述了產品的使用場景,鏤空的部份是太陽能板。

產品的正面是全黑的亮面,除了商標、擴音孔外,就是一個接聽掛斷的按鈕。

背面則是太陽能板,用來充電用的,但是實在的我很懷疑這樣的充電效能好不好。

最頂上的pwr位置不是一個按鈕,只是充電口的蓋子,我一開始還以為是透過這邊開機,結果完全沒有關係。

側邊就是音量按鈕,跟麥克風的輸入口。

配件的usb出口車充,沒有什麼特別的。

usb連接充電線,接機器端的不是一般常見的,是小一號的接頭,所以線材上面也會比較麻煩。

這是車架的部份,方便把機器斜插進去。

車架的另一邊是兩個吸盤,固定在擋風玻璃上之後,中的的孔洞正好是太陽能板的位置。

合體之後大概的樣子。

感覺上太陽能似乎是個噱頭而已,不過如果可以延長充電的區間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起碼在節能減炭方面,我也把小朋友貢獻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