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面這篇文章縣市,美國的雜誌收入銳減,2008年有525家雜誌社關門,而今年截至目前為止,也有約87家已經不再發行。
從上面的數據看來在平面雜誌上得廣告支出不停的下降,2009黏得預期更為悲觀,約下降16.2%,比去年的7.1%更高。而這些廣告支出大多移轉到新興的媒體,如網際網路等等。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月刊、雙週刊、週刊等定期發行模式的資訊除了深度之外,其實某些角度上來看並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傳統上會透過行銷計畫將發行量拉高,以去得出版優勢,但是實際的閱讀效益卻也會遭受質疑。
文中也提到,九成五的雜誌都沒有做好面對這一波挑戰的準備,沒頂的可能性高,事實上台灣這幾年來的雜誌社也差不多都湮掉了,有其實電腦類的資訊由於傳撥速度快,更是難以生存。
在來看看雜誌的收益,第一名的TIME遙遙領先其他刊物,同時也可以發現,在類別上得不同。
本文最後也點出,由於目前雜致病沒有像報社一樣,完全開放內容,所以仍有機會做出差別性的收費模式,也就是付費訂戶可以看到深度不同的內容,但是這樣的模式在先前看過的例子當中,我也不認為是可以救起雜誌設的方式,反倒是專業的編輯群因為廉價的資訊充斥,變得價值日漸下降,這一點對於整個出版界,不論是平面或是電子化都是一個很大的隱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