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SD的產品話逐漸普及,除了大廠積極的投入SSD的開發之外,也有很多廠商針對特定市場開發了很多的轉版,將隨處可見的CF變成SSD放進行動裝置上。
其中CF to IDE的產品出現最久,而隨著大多數的設備漸漸移轉到SATA的介面上,這樣的轉版便顯得有點使不上力(也可以轉個兩次,但是效能太差),把最近入手的一些轉版跟大家分享一下。
下面把幾種台灣比較少看到的介紹一下,常見的我就不再多說(SATA to IDE),也就是一轉的模組。

這張在當初COMPUTEX的時候就有看到,台灣廠商所開發的,不過遺憾的實在本土試看不到販售,必需要大費周章的到日本去買(玄人志向),買到的是3.5吋的框架,拆掉鐵架之後就可以使用在筆記型電腦上,我試過用在thinkpad x60T上,效能算很不錯,搭配Sandisk Extreme IV 跑的結果速度甚至要超越3CF的RAID 0 轉版。同時大概是因為要賣到日本,作工算很不錯。

這張是1.8 ZIF IDE轉 CF的模組,做什麼用呢?其實一般的用途不大,但是可以用在像是VAIO UX等使用ZIF接頭硬碟的機器上,這樣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讓這些超可攜的電腦進入固態儲存媒介的方式,由於只是轉版,價格方面就便宜一些。

這張是台灣某家廠商的試作品(真的是試作,因為板子焊得有點難看),其實跟上面那一張SATA to CF的類似,甚至在效能上也很類似,介面也不支援ACHI模式,必需用相容模式,否則就是掛點。
是作品上面焊了兩顆白光LED,亮度很高,但是封在殼子裡,完全看不到.....(那還裝兩顆,是惡趣味嗎?)

這是近照,因為試作版可能有些修正過,像是白光LED因為烙鐵溫度過高,有點焦掉了,不過不影響使用,放進X60T裡面,運作的還算不錯,效能上也因為高速CF的關係,不算太差,開機速度很快,跑起來的感覺跟原先的7K100差別不大。

這張是玄人志向的近照,出口的東西果然乾淨很多,板子也佈得很整齊,不過想上面那張出貨的時候應該也會做的很漂亮吧。

SSD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國內外的廠商都積極的朝這個方向前進,幾乎每個月都會看到新的發表產品,等不及的玩家也可以從這些先期產品當中得到DIY的樂趣,慢慢的等成熟的產品上市。